給五糧液潑瓢冷水
作者:羅敏 2022-12-26 13
五糧液要造汽車的消息早已不脛而走,一時間,網絡及平面媒體上盡是關于“五糧液酒后駕車”的大討論,參與者既有行業專家,也有普通百姓,國人對五糧液這個盛極一時的白酒大王的關注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據媒體報道:五糧液在剛剛涉足汽車業之初,就接到了重慶長安及日本汽車生產商的1000萬元模具訂單,算得上是“開業大吉”。正當網上關于五糧液造車一事的討論如火如荼之際,2004年5月13日,《華西都市報》又報道稱五糧液狂砸30億巨資重組四川橡膠集團有限公司,并已從資陽市政府受讓了8728萬元的國有凈資產,正式入主川橡集團。難怪有的網友禁不住感嘆:五糧液是不是錢多得沒地方花???
但筆者縱觀五糧液近年來的投資策略和投資項目,總覺得其步調顯得十分凌亂,隨意性較大。在五糧液掀起新一輪投資熱潮之時,忍不住要給白酒大王潑瓢冷水。
舍“芯”造車,五糧液醉了嗎?
在五糧液放言要造汽車之前,曾盛傳將投資100億試水芯片業,而此時正是在我國“芯片產業”面臨內憂外患之時,這一消息一經傳出,便如一石激起千層浪,迅速引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芯片,就是集成電路的簡稱,英文簡寫IC,它是各種電子設備的腦細胞,在一個國家的經濟、政治、軍事及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目前,我國的芯片產業尚處于起步階段,80%以上依賴進口。國內部份芯片企業也僅能生產6英寸和8英寸芯片,而這些技術都已被歐美、日本、韓國等國家淘汰,就我國目前的現狀來看,芯片產業是真正的朝陽產業,專家預計2008年我國芯片的市場需求將突破6000億元人民幣,而芯片業將帶動其它行業實現數萬億元的產值。
五糧液為多余的資本尋找出路而投資芯片業,如果一旦成功,無疑將分得一塊巨大的蛋糕。但是,芯片業也是一個需要投入巨額資金的產業。目前,我國芯片業水平發展不高,便和其需巨資投入不無關系。許多經濟界人士和投資企業早已看到了我國芯片業的巨大市場潛力,但是由于投資門檻太高,許多投資者至今不敢貿然涉足。在五糧液之前,首鋼股份就曾傳出欲投100個億涉足芯片,但最終胎死腹中。而五糧液選擇芯片,確實是選準了未來最熱門的行業,但芯片業所需的投資恐怕也是五糧液無力承受的。五糧液總資產僅70多個億,它去哪兒弄100個億?誠然100億能夠到位,但正如五糧液集團總裁王國春所言:“100億造芯,仍然遠遠不夠”。如果100億投下去了,后繼資金跟不上,那該怎么辦呢?
眼看芯片路子走不通,五糧液立即又想到了另一個朝陽產業——汽車業。我國汽車產業從1953年第一汽車制造廠(一汽車集團)成立至今,已經走過了整整五十個春秋。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汽車產業已經發展成為我國國民經濟中的主要行業之一。特別是近十年來,我國汽車產業發展速度明顯加快,根據國家統計局提供的數字,在1992至2002年間,我國汽車市場年均增長率為15%,是同期世界汽車市場增長率的10倍。2002年我國正式加入WTO以后,我國汽車產業非但未受進口汽車的嚴重沖擊,反而出現爆發性增長。2002年汽車行業完成工業增加值1515億元,增長28.7%;銷售收入完成6465億元,同比增長30.8%;利潤總額完成431億元,增長60.94%。
五糧液投資汽車的時機正處于我國汽車需求高速增長時期,也許正因為看到了這一點,五糧液才舍棄芯片而造汽車。然而,五糧液在看到我國汽車需求量日益增長的同時,也應該看到風險所在?,F在,除了原有的數十家汽車生產企業外,最近又有多家有影響力的大型企業進軍汽車業,空調巨頭春蘭的汽車項目早已正式投產,美的、小鴨、格林柯爾、奧克期等頗具影響力的大型企業也紛紛染指汽車業,其目的都非常明顯。
五糧液在面對更大的市場機遇的同時,也必將面臨更大的壓力和更激烈的市場競爭。據資料顯示,我國汽車業在高速增長的同時,庫存量也在不斷擴大,超出了正常庫存水平。不僅一些舊款汽車面臨庫存過大的壓力,就連新銳車型如POLP、GOL、索納塔、千里馬等車型庫存量也超過了正常值,令業內人士頗感憂慮。
因而,五糧液舍“芯”造車,誠為明智之舉,非醉酒行為。但是,其投資汽車(尤其是造整車)也并非前途一片光明,可謂任重而道遠,壓力重重。
白酒大王,該醒醒酒了。
如果說當初有意涉足芯片過于盲目的話,現在轉而投資汽車,白酒大王五糧液的投資目標明顯現實了許多。但是,從五糧液近幾年的投資軌跡我們不難看出,這個自上個世紀94年代坐上中國酒業頭把交椅而歷經十余年仍“獨孤求敗”的寂寞高手近年的投資步伐顯得有些紊亂?,F在五糧液的觸角已涉及制藥、塑膠、運輸、化工、制衣、物流、房地產等十余個行業,但除開白酒以外,“大王”旗下能掙錢的副業屈指可數,五糧液的很多項目投產一年半載便短命夭折,甚至有些項目根本來不及出世就胎死腹中。
應該承認:五糧液的多元化發展思路及由該思路引發的多元化嘗試已有相當長的歷史,在大型國有企業中,五糧液在這個方面一直走在前列。但是,這個在白酒行業有著無與爭鋒霸主地位的酒業大王,在多元化發展的嘗試中卻屢屢受挫。不過,五糧液雖歷經失敗,但并未退縮,且大有“屢敗屢戰”之勢!令人好生佩服??!
1997年,五糧液集團花重金建成的5萬噸酒精生產線剛剛投產就告夭折,巨額投資如同打了水漂;
五糧液集團公司下屬的制約公司擁有“亞洲第一流的設備、第一流技術”,但是它生產的藥品卻無法醫治其自身的痼疾,早已是江河日下,步履艱難;
2002年,五糧液集團拆資近億元,與香港量子高科技集團合作,組建成立了飛拓高科技生物有限公司,并引進德國、法國、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先進生產設備、檢測設備及研發設備,應用先進的生物工程技術,開發出號稱“品質上乘、口感良好的新一代健康糖源”——神鷹果寡糖(低聚果糖)系列產品。但令人遺憾的是,該公司同樣遭遇無疾而終的命運。當年被五糧液人稱為“二十一世紀人類健康生活忠實伴侶”的神鷹果寡糖如今只在宜賓等部份市場低價賤賣。
五糧液的仙林牌青梅果酒無論從其果源、技術、設備來看,還是從其市場策略來看,都明顯優于國內其它青梅酒產品,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但真實情況是該項目從誕生那天起就一直在做虧本生意,毫無利潤可言,五糧液為此也傷透了腦筋。
1998年9月,五糧液集團為了挽救另一瀕臨破產的大型國有企業——“宜賓紙業股份有限公司”,從宜賓市國資局受讓了宜賓紙業2000萬股國家股,成為該公司第二大股東。但是,“臨危受命”的五糧液卻沒有對宜賓紙業進行實質性重組和改革,最終把持有的股權托管給了宜賓天原集團。
另外,五糧液的雅知味天然植物水項目、房地產開發公司、亞洲干紅項目、安培納斯(投資數千萬元生產威士忌)、伏特加項目等也先后投入巨額資金,成為五糧液集團多元化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這些少則數千萬元,多則上億元的投資項目,而今安在?說句毫不客氣的話:五糧液近年來的“多元化”,多少有點“猴子扳包谷”之嫌。
五糧液今天接手川橡集團與五年前接手宜賓紙業有著很大的相似之處。但不同的是,五糧液這次明確表示要在2008年之前分期投入30個億,在5年內把川橡集團帶入全國同行業前三名,2008年成為全國第一,世界第九??!豪言如斯,值得期待?
五糧液的主業真的搞好了嗎?
據謀體報道:五糧液集團公司總裁王國春曾多次表示,只有在搞好白酒主業之后,才會考慮涉足其他產業。
2003年五糧液進軍芯片業的消息是在2002年五糧液銷售收入突破100億元,實現利稅30億元的情況下傳出的,這時的五糧液覺得主業已經算得上是“搞好了”。于是才有雄心壯志投100億涉足芯片,后來經過對芯片行業詳盡周全的可行性研究,一向以資金實力雄厚自居的五糧液也不得不承認“即使按照100億來投資,也是遠遠不夠的(王國春語)”。錢不夠,又想干大事,于是五糧液不得不轉向另一個產值高、規模大的“朝陽產業”——汽車業。
那么,我們不禁要問:五糧液朝三暮四匆匆忙忙“多元化”,她的主業真正搞好嗎?
現代營銷大師特勞特歷經40年的研究成果表明:在營銷傳播過程中領先占領某品類第一名的品牌,其市場份額不僅可以達到40%以上甚至更高,而且可以更主動地拓展品類市場,獲得更大的增長效益。因此,特勞特認為,成為一個市場領導者是企業營銷的起點,而非終點。全國白酒年產銷量500余萬噸(以2003年為例),而作為行業絕對領導者的五糧液,白酒年產量卻只有區區30余萬噸,不及總量的6%,因而從這一點上來看,五糧液的主業剛剛完成萬里長征的第一步,還有更長遠的路要走。五糧液的所謂“霸主地位”和“領導地位”,只是在相對狹小的范圍內才能成立,從理論上講,五糧液的白酒產銷量至少應該150萬噸以上,才基本上算是“搞好了”。
對于五糧液主業并未搞好的說法,這里有另外一個傳言也許可以佐證:據稱五糧液為了擴大企業生產規模、實現多元化發展和開拓海外市場,使企業早日躋身世界500強,早就有引進國外資本“強身健體”的打算。并在中國加入WTO之初,曾積極同美國摩根財團接洽,欲“借船出?!?,但摩根財團要求中國白酒大王五糧液在市場份額占到30%以上時再說融資的事,否則一切免談。
在現實當中,五糧液突顯出來的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同樣能夠說明,白酒大王的主業并未真正搞好:
第一、由于五糧液勞動服務公司的違規操作,致使五糧液的經銷商們和知情消費者怨聲載道,嚴重損害了五糧液聲譽。于是,在2002年年終的經銷商大會上,五糧液明確提出勞動服務公司不再生產和經營酒類產品。五糧液這一揮刀斷臂清理門戶的做法一時被業界傳為佳話,很多業內人士感到十分鼓舞。
但是,目前市場上仍有不少白酒品牌以五糧液勞動服務公司的名義出現,打著五糧液的金字招牌大肆賣酒。每年的糖酒會也大張旗鼓地參與,卻并未見五糧液對這些品牌有何具體動作予以制止。這對五糧液自身的傷害進一步加大。以前,大多數人只知道五糧液由于推行品牌擴張戰略導致子品牌失控,泛濫成災。而現在,大多數人認為五糧液沒有執行“清理門戶”的承諾,她的曖昧態度是對勞動服務公司買斷品牌的默許和縱容,因而對五糧液的形象產生了更為嚴重的不良影響。
第二、五糧液2003年下半年借助更換包裝之機提高五糧液的價格,漲幅高達30%以上。按五糧液供銷有限公司2003年11月4日對各五糧液專賣店的通知要求,52度新三防五糧液的專賣店零售價為460元/盒。但是通過近大半年的市場運作,五糧液的漲價未達到預期效果?,F在該酒的零售價普遍在380元左右,消費者對換了包裝后漲價100余元的新三防五糧液至今無法接受。這直接導致五糧液酒2003年的銷售業績明顯不如往年,而且系列品牌的銷售也不容樂觀,經銷商可操作的利潤空間變得越來越小,銷售積極性遭到空前打擊。但其它競爭品牌卻趁虛而入,大肆搶奪五糧液的市場份額。
在這種內憂外患的情況下,2004年春節過后,五糧液不得不將新三防的供價每瓶下調10元,以保證經銷商的利益,提高經銷商的積極性。2004年年初,五糧液集團高層人事變動,也許和五糧液銷售情況不好有著很大關系。
第三、買斷品牌牽制五糧液。在五糧液每年排出的十大重點品牌當中,絕大部份是賣斷品牌或貼牌加工,諸如金六福、瀏陽河、五糧春、京酒等,這些品牌占有五糧液銷售額的很大一部份。也就是說,家族中的“干兒子”或“養子”成了五糧液產銷量的支撐,一旦這些品牌不與五糧液合作,五糧液的產銷量將會迅速下滑。這可不是榿人憂天,打個比方,“金六?!边@個牌子本身是別人的,它在五糧液生產叫“金六?!?,如果它在瀘州、茅臺生產,同樣可以叫“金六?!?!推而廣之,其它也然。
另外,五糧液對買斷品牌缺乏監管,導致品牌管理失控,產品同質化問題相當突出,很多市場白酒的競爭實際上是五糧液品牌與品牌之間在“赤身肉搏”,手足相殘。而且,由于管理失控,部份買斷品牌與經銷商之間不斷有磨擦或糾紛,而經銷商則直接將矛頭指向五糧液,輕者上門“尋釁滋事”,重則將五糧液推向被告席……
以史為鑒可知興替,白酒大王應該放下架子來,好好審視曾經走過的每一步,理性對待企業擴張和“多元化”,切記一點:兒子多了,不孝子也就多了。
擴展閱讀
實戰談判秘訣(16)——有消息給你打 2023.03.28
業務員:劉經理,你好!我是綠樹公司的業務經理龐飛,這是我的名片?! ⒔浝恚耗愫?。你們是賣什么的? 業務員:我們是專門銷售環保產品的,這是我們公司的空氣清新劑,是一款真正的環保產品?! ⒔浝恚耗?/p>
作者:高定基詳情
汽車業造“心”調查 2023.03.07
自主品牌、合資企業一擁而上的造“心”(發動機)運動是一場虛火嗎?中國汽車產業鏈缺失的最關鍵一環能否就此補上?井下策對他即將開始的一次商務旅行很是期待。7月10日這一周,這位廣汽豐田發動機有限公司的董事
作者:劉濤詳情
現代汽車的中國隱憂 多伙伴顯露整合緊 2023.03.07
“我們是把中國(企業)作為長期發展的合作伙伴看待的,為什么認為日韓企業是單以利潤為導向?現代期望在中國達到100萬輛的銷量,如果不是從中長期的發展考慮就不會有這樣的計劃!”現代。起亞汽車中國整車事業部
作者:劉濤詳情
汽車設計的本土力量 2023.03.07
過去20年的寂寞守候,并不等于無所作為。隨著中國迅速成為汽車大國,本土汽車設計業正迎來最好的時光 圈子里又有兩三個星期沒聚過了,一個周五的晚上,邵景峰在開車回家的路上忽然想起。這是一個以汽車設計師為
作者:劉濤詳情
中日美歐消費者對電動汽車認知態度對比 2022.12.26
2013年GfK在全球六個主要的汽車市場開展了電動汽車未來消費需求調研,包括歐洲的法國、西班牙和俄羅斯,亞洲的中國和日本,以及美國。樣本完成情況見下表,其中中國大陸地區完成了3105份合格調研結果
作者:王祥詳情
顛峰時期的汽車業:成本是誰的優勢 2022.10.29
在“產量等于銷售額”的黃金年代,“造汽車和造更多的汽車”成為一種狂熱。但成本的考驗終究要降臨到每個淘金者身上?! ∵@是一個“產量等于銷售額”的黃金年代?! ∫幠?,還是規模!據荷蘭銀行全球汽車集團的
作者:張鵬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偽性負責。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楊建允:西安愛爾眼科 7
- 2淄博燒烤現象是否可以 13
- 3煙酒店升級的第二批整 13
- 4貴州中煙集團《時間管 16
- 5中國太平保險浙江公司 13
- 6太平人壽湖南公司《溝 19
- 7某知名電視購物平臺《 16
- 8中國民生銀行某分行《 13
- 9返聘!中國太平人壽湖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