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可從優化融資服務平臺做起
作者:于中浩 2023-01-06 37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可從優化融資服務平臺做起
「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境可從優化融資服務平臺做起」一文,針對日前政府再度推出紓困4.0方案一事,認為短期救急終究只是非常時期做法,不應成為常態。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政府還是應該積極且全方面地提供各種有助營運與資金取得的工具,幫助中小企業強化自身體質。吳所長提出精進現有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提供更多中小企業營運信息,提高更多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使用意愿,或許是一個具體可行的做法。
在維持一年多的防疫優等生表現后,原本以為隨著疫苗陸續上市、接種,臺灣將可安然度過此波新冠疫情危機。沒想到,2021年5月初疫情冷不防一記回馬槍,搞得臺灣兵荒馬亂,也逼使政府再度推出紓困4.0方案,針對受疫情影響的個人、家戶及企業,提供現金補貼、融資貸款、租稅減免等協助,避免爆發企業破產倒閉潮,進而造成社會動蕩。
政府短期救急的做法,著實值得鼓勵,畢竟從2020年的紓困經驗來看,這類措施確實可起到一定作用,讓企業有較多能量得以撐過這段難關。特別是對中小企業而言,當遭遇這種突發性、無預警的臨時沖擊時,往往不像大企業那般有相對足夠的資源來因應,因此更需要政府從旁協助與扶持,才不會讓自身營運與員工生計陷入困頓。
不過,短期救急終究只是非常時期做法,不應成為常態。從長期的角度來看,政府還是應該積極且全方面地提供各種有助營運與資金取得的工具,幫助中小企業強化自身體質。尤其是在協助資金取得部分,政府恐怕得需要更花點心思,因為大多數文獻與調查報告都指出,資金取得困難一向是中小企業在業務經營方面最重要的難題之一。
實務操作上,精進現有的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提供更多中小企業營運信息,提高更多資金供給者與需求者使用意愿,或許是一個具體可行的做法。背后邏輯其實不難理解,大部分中小企業不容易取得營運所需資金,主要問題多是出在信息不對稱(Information Asymmetries)身上,而這也是金融機構普遍認為中小企業授信是高風險、高成本,不愿輕易放貸給中小企業的主因。換句話說,一般中小企業信息不夠完整、正確、實時,致使金融機構往往必須付出更多的征信成本,因此,相較于授信信息較多的大企業,中小企業自然而然就處于爭取金融機構授信的劣勢。
只是,話說回來,對金融機構來說,承作中小企業授信業務真的是弊大于利嗎?其實也不盡然。相對于大企業,金融機構承作中小企業授信業務基本特性多為金額小、家數多,且平均分散在不同產業與不同區域,本身就存在分散風險的重要性。是以,若金融機構在征信過程中,能妥善解決相關信息不對稱的問題時,則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處境當然就有改善空間。
一般來說,目前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困難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主要是依賴聯征中心的信用信息。不過,現行聯征中心的數據庫中,「企業信用評分信息」的服務范圍并沒有包括獨資合伙企業,也沒有涵蓋未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微、小型企業。也就是說,這些獨資合伙企業以及未與金融機構往來的微、小型企業,并無企業信用評分的數據可以使用,只能透過個人信用評分的數據來加以評分,自然也限縮其取得金融機構授信的空間與機會。
有鑒于此,為了協助中小企業建置更加透明的企業營運信息,供金融機構于征信作業使用,經濟部中小企業處特別成立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介接政府各部門資源,提供一站式的平臺服務,讓金融機構在執行中小企業征信業務的過程中,有更多的營運數據可以參考與佐證。不過,這個立意良善的做法在實際使用上,卻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
例如,觀察歷年融資服務平臺查詢量占整體中小型企業貸款家數的比重,可以發現在2015年4月1日收費之前該數值平均有1.18%,但在收費之后則跌到1%以下。盡管近期在行政院指示公股銀行應加強對中小企業放款的措施下,此比重又回到1%以上,但這樣的數字背后意味的無非就是平臺使用度偏低。主要原因顯然是出在平臺上資料的多樣性、專屬性、獨特性或不可替代性,明顯不符金融機構的征信需求,平臺價值自然也就難以彰顯。
因此,若能滿足目標客群(比如金融機構或金融科技業者)的需求,介接更多公務及非公務機關資料,如反洗錢、違反赤道原則、評級企業ESG、交易實績、法院訴求與扣押及假扣押、不動產設定抵押權等信息,勢必能夠吸引更多目標客群前來使用。甚至若能進一步整合資料為相關文件數據、優化目標客群查詢流程、增加查詢效率,相信更有助提高平臺的使用度。
此外,在此平臺上亦可提供加值服務,如利用相關數據編撰企業營運報告,將中小企業視為潛在目標客群,讓其可以自我驗證自身營運狀況,擴大平臺的營運能量與能見度。另一方面,由于單一企業營運狀況數值比較難以評斷企業表現好壞,或許可以搭配建置企業營運的統計量分析或評分模型,讓金融機構能夠更完整地評估企業在同一產業的表現,進而提升放貸誘因。
凡此種種,都是可以在現行中小企業融資服務平臺基礎上,加以擴充或整合的加值服務。最終目的不只是單純的精進融資服務平臺,而是藉由這樣的過程優化與改善中小企業的融資困境。畢竟,對于總數將近150萬家的臺灣中小企業而言,如何長期有效的解決其資金取得困境,挹注經濟成長動能,恐怕已無法等閑視之,也是政府責無旁貸的使命。
擴展閱讀
中小企業新品上市的六個忠告 2023.03.30
在筆者10余年的營銷咨詢生涯中,經歷過大量的新品上市企業,主要是消費品類居多,碰到了形形色色的“老板”。最近,碰到一些新品上市的企業,不是建議他們大戰旗鼓的去做,反而是謹小慎微的問這問那,談風險,說投
作者:賈同領詳情
中小企業 如何選擇發展模式 2023.03.20
有關權威數據顯示表明:中國小企業平均壽命2.7年,還不足三年,中型企業可能會比小企業稍微長久一點。如果我們再看到在國內,百年老店少之又少,中國經濟的發展史甚至可以說是建立在無數老企業的“尸骨”之上的
作者:陳亮詳情
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八個關鍵策略,在后疫 2023.01.06
中小企業數位轉型八個關鍵策略,在后疫情時代迎接下一個營收成長曲線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從疫情到后疫情,企業面臨一波又一波的巨大變革,若沒有做好改變內部體質的心理準備,恐怕站穩變化愈來愈快的市場。疫情帶來營
作者:于中浩詳情
中小企業信息化現狀及問題分析 2022.12.26
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信息化是中小企業提高競爭能力、促進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本文是一項對河南省部分中小企業信息化建設情況的調查分析報告的一部分,希望通過我們的分析,為中小企業的信息化建設提供一些思路
作者:程光詳情
模式創新:中小企業的突圍之道 2022.12.13
IBM在對全球超過1000位CEO和高級主管進行深入調查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在最為全面、協作和徹底的業務模式創新方面進行了最大膽嘗試的企業,代表著未來企業的特征和方向。創新為要。著眼客戶進行需求創新,立
作者:郭劍詳情
民營中小企業診斷(之三) 2022.11.14
作者按:本《民營中小企業診斷》文章,屬作者在廣州一家以貼牌生產、銷售電池產品的企業做管理顧問兼培訓師時對企業老板提出的問題及整改建議方案。目前在我國這種通過貼牌生產加工產品后,由自己組織銷售隊伍進行市
作者:堯舜安詳情
版權聲明:
本網刊登/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或來源機構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本網不對其真偽性負責。
本網部分文章來源于其他媒體,本網轉載此文只是為 網友免費提供更多的知識或資訊,傳播管理/培訓經驗,不是直接以贏利為目的,版權歸作者或來源機構所有。
如果您有任何版權方面問題或是本網相關內容侵犯了您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系,我們核實后將進行整理。
- 1煙酒店升級的第二批整 11
- 2貴州中煙集團《時間管 16
- 3中國太平保險浙江公司 9
- 4太平人壽湖南公司《溝 12
- 5某知名電視購物平臺《 13
- 6中國民生銀行某分行《 10
- 7返聘!中國太平人壽湖 13
- 8再次返聘!某國有銀行 16
- 9土豆:堅持“每個人都 10